《钝感力》读后感

时间:2023-03-06 05:18:08
《钝感力》读后感

《钝感力》读后感

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,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,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,写写读后感了。是不是无从下笔、没有头绪?下面是小编整理的《钝感力》读后感,欢迎阅读,希望大家能够喜欢。

《钝感力》读后感1

最近这个周末,读了日本的渡边淳一的《钝感力》,之所以会读这本书其实还是因为抖音。书也就160页左右,很快就读完了,其中有一些收获,记录一下。

我们的社会是靠人与人的关系来维系的。不管你有多么聪明,学习多么优秀,如果不能处理好人际关系的话,就会处处碰壁。人际关系包括领导和下属的关系、夫妻之间的关系、朋友之间的关系,这些关系中,每一种都需要钝感力,而钝感力的反义词是敏感。

就上下级关系而言,被领导骂了之后,如果一直纠结于领导的不好的话,可能第二天第三天上班都没啥精神,更不要说把之后的事情做好了,这种情况下,我们就需要钝感力,简单的说就是不要把事情全放心里,原因有两个:

1、太放心里了,压力会很大,对健康不利。

2、太放心里并不能解决问题,我们放心里的应该是如何把工作做好,而不是工作中的这些不顺心的事情。

就个人发展而言,假如你是一个小有所成的作家,你最近发到编辑部的文章都被退回了,而且评论不太好。这个时候,你应该怎么想呢。如果你太敏感了,就很容易否定自己,最后你可能会放弃作家这个职业,甚至放弃自己。但是如果你能有钝感力,你不那么在乎,你继续原有的创作激情,最坏的情况就是你 ……此处隐藏3270个字……/p>

而渡边淳一又是医学博士出身,所以我相信他基于医生视角对人体存在“钝感力”的结论。

那么这本书除了一些疑问存在的偏颇,它还是给我很大的启发。

前文我就说了,

我算是个半吊子后天敏感者,

那么我为了解决自己察言观色的后遗症,我选择强行让自己“看破不说破”,然后又有意识的节制敏感带来的微表情微动作影响。

现在,

我是不是可以说,我缺乏的是“钝感力”,我应该强行培养自己的是“钝感力”。

通过钝感力缓解自己的不足?

不管它叫“钝感力”,还是叫“迟钝力”,亦或者叫“看破不说破”。

我都把它们归结为“钝感力”,

因为“看破不说破”,也算是“钝感力”的其中一种。

这种“钝感力”不是先天的,还是需要后天培养。

那么,

一个后天敏感的人,再加上钝感力,是不是就是更完美?

首先我认为,

钝感力,不是迟钝。

傻、木讷、呆板、反应迟钝,都不是“钝感力”。(抱歉,因为学识有限,我只能想到这几个形容词。)

钝感力,应该是一种生活态度,一种处事哲学,一种成熟稳重。

因为我即将26岁了,虚晃多年,似乎能够摸到一些“钝感力”的门道。

最后,钝感力,应该是每个人成熟阶段悟到的经验。

也许不需要看这本书,通过社会摸爬滚打,结合经历经验,自然会形成一种“钝感力”。

拥有先天“钝感力”的人是幸运的,也是不幸的。

没有先天“钝感力”的人也是幸运的,但不一定不幸。

如果能够通过后天培养出“钝感力”,那对生活,对人生,也许是有帮助的。

《《钝感力》读后感.doc》
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,方便收藏和打印
推荐度:
点击下载文档

文档为doc格式